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廟城鎮把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貫穿于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、各階段,截至目前,已完成13個實事項目,占全部項目93%,剩余1項預計年底前完成。
懷河兩岸環境提升,“舊貌換新顏”。廟城鎮投資60萬元,打造“騎行+步行”6.3公里沿河綠廊。改造面積約5000平方米,沿懷河兩岸道路重修路基630米、修剪樹木200余棵,新建休憩類片狀綠地1處,新栽種樹木花卉600株。提升了人居環境,也為周邊居民日常休閑運動、游客觀光游覽提供了新去處。
打通6處排水管道,推進“暢通工程”。對孫史山村東大棚、王史山村南等4處重點汛期積水點位及6處排水不暢點位逐一整改修復。新修污水管線25701米,老舊小區增建蓄水池2個,建設海綿城市試點小區1處……不斷提升管網運行效能。
“遍地開花”,基礎投入提質宜居家園。改造、新建路燈523盞,照亮百姓出行路。投資30萬元,在劉彩南路、高桃路改造路燈468盞,新建55盞,組立燈桿24根,組裝燈具468套,鋪設電纜10182余米。投資百余萬元在融城園南區、金善名居小區等建設共享充電站6處,共150個充電樁,解決了百姓電動車充電難的“燃眉之急”。在華欣灣小區,建設衣物集中晾曬區3處,解決了住戶曬衣物難的問題。
修補城市“瘡疤”,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向前邁進。修復懷河兩岸路牙石1000米、步道磚1500平方米,鋪設兵山路、霍各莊南路瀝青路2000平方米;修復社區圍墻250米;施劃停車位(含無障礙停車位)100處;設立、更換智能垃圾桶站127處;為147戶沿街商鋪統一制作美觀的防疫提示貼,營造清爽干凈的商街面貌。
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是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“試金石”“晴雨表”。如今,一件件實事,辦進了廟城人民的生產生活中,也辦到了他們的心坎上,贏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可。下一步,廟城鎮還將拿出實招硬招,持續推動實踐活動出成果、見實效,更好解決基層群眾困難事、煩心事。